斯特林ses-sterling法国镀锡铜编织网管的使用注意事项


三条线.png

一、选型与尺寸匹配:避免 “过盈” 或 “松弛”

直径适配原则:

网管内径需与被保护 / 屏蔽的线束、线缆外径匹配,建议预留 5%-10% 的间隙(如线缆外径 10mm,优先选内径 11-12mm 的网管)。

若内径过小(过盈配合):强行套入会导致编织结构拉伸变形,破坏屏蔽层完整性,甚至划伤线缆绝缘层;

若内径过大(松弛配合):网管与线缆贴合度差,电磁屏蔽效果下降,且易在振动环境中移位、磨损。

编织密度选择:

屏蔽需求高的场景(如高频信号传输、强电磁干扰环境)需选编织密度≥85% 的网管;普通防护(如耐磨、防刮)可选 60%-70% 密度,避免过度追求高密度导致成本上升且柔韧性下降。

二、安装操作:保护结构完整性

避免暴力拉伸 / 弯折:

镀锡铜丝虽有一定韧性,但过度拉伸(超过其弹性极限)会导致编织丝断裂、网眼变形,直接削弱屏蔽和防护能力;安装时需沿线缆自然走向弯折,禁止 “90° 直角硬折” 或反复弯折同一位置(易造成局部编织丝疲劳断裂)。

开口式网管的密封处理:

若使用开口式镀锡铜编织网管(便于后期添加线缆),安装后需用 镀锡铜带缠绕密封开口处 或使用配套卡箍固定,防止开口处屏蔽不连续,出现 “屏蔽漏洞”。

避免尖锐边缘接触:

安装时需确保被包裹线缆无尖锐凸起(如金属接头毛刺),同时避免网管与设备锋利边缘直接接触 —— 尖锐部位会长期磨损编织丝,导致局部破损、屏蔽失效。

三、环境适应性:规避禁忌场景

温度范围限制:

常规镀锡铜编织网管耐温范围为 -50℃~150℃(具体以产品参数为准),禁止在超高温环境(如靠近明火、高温热源)或极端低温(如低于 - 60℃)下使用:

高温会导致镀锡层融化、铜丝氧化加速;低温会使编织丝变脆,易断裂。

化学腐蚀环境防护:

镀锡层虽能提升耐腐蚀性,但禁止长期浸泡在强酸(如盐酸)、强碱(如氢氧化钠溶液)或强有机溶剂(如丙酮)中 —— 化学物质会腐蚀镀锡层,进而氧化铜丝,导致网管失效。若用于工业腐蚀环境,需额外搭配耐腐套管(如 PTFE 套管)。

湿度与盐雾环境注意:

在高湿度(如浴室、水产车间)或盐雾环境(如海洋船舶、沿海基站)中使用时,需定期检查网管是否有锈蚀迹象(如铜丝发黑、出现铜绿),建议每 3-6 个月清洁一次(用干燥软布擦拭),必要时涂抹防锈保护剂(需选择不影响屏蔽性能的产品)。

四、电气安全:防止导电风险

接地规范(若用于导电 / 接地场景):

当网管用于接地或传导电流时,需确保两端与接地端子 / 导电部件 紧密连接(建议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,避免仅靠缠绕固定),且接触电阻需≤0.1Ω(防止接触不良导致发热);同时需根据电流大小选择适配线径的网管,避免过载烧毁。

绝缘隔离(若包裹带电线缆):

镀锡铜编织网管本身为导体,若用于包裹裸露带电线缆(如高压线束),需确保网管外侧不与其他金属部件或人体接触,必要时在网管外包裹绝缘套管(如硅胶套管),防止触电或短路。

避免与高频信号冲突:

在通信设备(如 5G 基站、射频模块)中使用时,需避免网管与高频信号线(如射频同轴电缆)过度靠近或交叉缠绕 —— 网管若接地不良,可能成为 “二次辐射源”,干扰高频信号传输。

五、维护与检修:延长使用寿命

定期检查:

对长期使用的网管(尤其是动态场景,如汽车线束、机器人线缆),需每 6-12 个月检查一次:

外观:是否有编织丝断裂、网眼变形、镀锡层脱落;

性能:若用于屏蔽,可通过电磁兼容(EMC)测试设备检测屏蔽效能是否达标;若用于导电,检查接地电阻是否正常。

破损修复原则:

若发现局部小面积破损(如单根编织丝断裂、小范围网眼松动),可使用镀锡铜丝手工修补编织;若破损面积超过 10% 或位于关键屏蔽区域(如信号接口处),需立即更换新网管,避免因局部破损导致整体性能下降。

禁止私自改造:

不建议对网管进行裁剪后重新拼接(如用胶水粘合、焊接拼接)—— 拼接处会破坏编织结构的连续性,导致屏蔽性能大幅下降,且拼接强度不足,易在使用中开裂。

六、存储与运输:避免前期损坏

存储条件:

未使用的网管需存放在 干燥、通风、阴凉 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镀锡层老化)和潮湿(防止铜丝氧化),且需卷成圆盘状存放(禁止折叠挤压),防止编织丝变形。

运输保护:

运输过程中需用硬纸箱或塑料筒包装,避免重物挤压或尖锐物体刺穿包装,防止网管在运输中被磨损或压断。


Scroll
联系方式